中文 / English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蔡国发教授课题组与许昌学院高远浩教授在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基于过渡金属磷酸盐实现超大光学调制的电致变色智能窗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3-01-12   浏览次数:

近期,蔡国发教授课题组与许昌学院高远浩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An Electrochromic Nickel Phosphate Film for Large-Area Smart Window with Ultra-Large Optical Modulation》Nano-Micro Letters(IF=23.655,JCR一区上发表。

文章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0820-022-01002-4

在如今“碳中和”的背景下,构建绿色节能建筑已成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作为建筑与外界进行光热交换的主要通道,电致变色智能窗在绿色建筑中重要组成部件。高质量电致变色材料是构筑高性能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前提。镍基电致变色材料因其成本低和中性着色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由于多数镍基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低,反应位点不足,导致光学调制范围小是限制其实用化的重要瓶颈。

在本研究中,首次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可实现离子高效注入/脱出的过渡金属磷酸盐(NiHPO4·3H2O)电致变色薄膜。该薄膜表现了出优异的电致变色和储能性能,如超大的光学调制(500 nm波长处,刚性FTO90.8%,柔性ITO/PET76.7%),高的着色效率(75.4 cm2C−1),快速的转换时间(<10 s),以及良好的能量存储性质(在0.4 Ag−1电流密度下为47.8 mAh g−1)。同时,利用原位和半原位技术揭示了它的反应机制,证明了在电化学过程中由OH-触发的Ni2+Ni3+之间的可逆转变。此外,基于高性能的NiHPO4·3H2O薄膜电极集成了一个100 cm2的电致变色智能窗原型器件,在实现太阳辐射智能管理和隐私保护的同时,满足了为电子设备供电的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智能窗颜色变化实时监测其储能水平。此多功能器件的成功构筑,不仅为过渡金属磷酸盐在电致变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契机,也为开发先进的电致变色储能材料和智能窗开辟了新的策略。

硕士研究生雷鹏阳和王金辉老师为共同第一作者,蔡国发教授和许昌学院高远浩教授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博士后基金、河南大学的经费支持。



磷酸氢化镍基电致变色智能窗实现光谱调制的机理示意图


【上一篇】:贾瑜教授课题组在金属氢化物超导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下一篇】:武四新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关于背接触界面电场增强改善CZTSSe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成果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357375 E-mail:lb02@henu.edu.cn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