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花又开了,树枝上又抽出了嫩芽。
又到了清明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去烈士陵园祭拜两位实验室的奠基人——朱自强先生和党鸿辛先生,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阻断了我们前往的脚步。疫情仍在防控,烈士陵园尚关闭着;已是四月,学校仍未开学,学生也未返校,校园显得异常空旷、沉寂。
这场疫情在春节期间悄然而起,来得突然而迅猛,华夏大地被迫全民皆兵、举国迎战。许多白衣战士和工作人员倒在了抗疫的第一线。今天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深切悼念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这是我国首次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的全国性哀悼活动。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每当全民性的灾难来临,总有一批批不计名利、无论生死的“逆行者”,挺身而出,向死而行!他们是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用自己的身躯和生命托举着历史前行!向所有烈士和英雄们致敬!
两位先生在学校工作时,也遇到了几起波及全国的“大事件”。九十年代初,全国下海风潮骤起,面对强大的社会浪潮,朱先生忧心忡忡地和我们讲,“社会不是千篇一律、所有人都做一个工作,科学工作还是要有人来做的,只有科技的进步才能推动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他叮嘱我们不要跟风,要脚踏实地,要坚守下去。2003年“非典”期间,国家提倡增加户外活动,强身健体。党先生自己身体力行,不坐学校配备的汽车,每天坚持走路上班,从此“一位手提暗红色布包、面带微笑、快步行走的老者”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在这一年,启动了济源中试基地的建设。先生用自己的言行,教导我们在“大事”面前应有的态度和担当。
疫情中,更真切感悟到朱先生常说的“敬畏”。他说,“一个人要清楚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是不现实的,但要知道‘天是高的、地是厚的’。要知道天高地厚,要懂得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科学。”在宇宙中,地球可能连尘埃都算不上!地球上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无知!而对科学的失敬,会使人们丧失正确的判断和行止,从而遭受大自然更严厉的惩戒!敬畏自然和科学,从来都不是唯自然科学工作者才需要恪守的戒律!
好在这种敬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知,科技兴国的举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施。实验室/学院也在这伟大复兴的洪流中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的清明,在祭奠两位先生时我写道:“厚德载物鸿辛志,自强不息文章功。顶天立地征途远,后学须承先辈风。”转眼五年过去,我们在完成“顶天立地”作业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今年被评为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实验室也培养出第三位国家优青。更为可喜的是治军在科技产业化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前行,终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的突破!
我们在这个时节慎终追远,也在这个时节积蓄力量。今年的春天格外漫长,也孕育着更大的希望。可以告慰两位先生的是,你们开创的事业正蓬勃发展!以白锋、赵勇、程纲、申怀彬四位国家优秀青年为代表的下一代,已成长起来,他们正手执你们绘就的旗帜,在顶天立地的征途中奋勇向前!
这个特别的清明节,不能亲临祭扫,谨以此文寄托对两位先生的哀思!也一同缅怀已逝的先烈和我们的亲人!
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杜祖亮
2020.04.04庚子清明于开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