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为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弘扬实验室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4月5日,材料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课题组长、青年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来到开封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时节忆先贤”祭扫活动,深切缅怀实验室创始人朱自强先生、党鸿辛院士和早期重要参与者黄亚彬教授。祭扫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张霖主持。
苍松翠柏,思念绵长。院长杜祖亮深情致辞,追忆几位先生情牵河大、矢志科研的感人事迹,朱先生在最需要的时候来到河南大学,为学校理工科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先生是“两弹一星”功臣,是中国固体润滑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也是河大首位全职院士。古稀之年,仍全力工作,把生命最后的精彩全部绽放在河大校园。杜祖亮说,两年来学院各项工作突飞猛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再获突破,事业的高速发展与困难和障碍并存,是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为我们砥砺前行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斗。杜祖亮表示,“我们缅怀两位先生,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学习和继承他们甘为人梯、潜心育人的崇高风范;学习和继承他们艰苦创业、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
先生们的优秀品格,已成为学院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此次清明祭扫活动,全院师生将赓续先贤风范,继承前辈遗志,团结协作,奋力前行,共克时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与超越。
附:
2023年“清明时节忆先贤”祭扫活动上的致词
三十八年祭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聚集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祭奠、缅怀实验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朱自强先生和党鸿辛先生。朱先生来自东北、党先生来自西北,两位先生生前并不相识,但都把生命最后的宝贵时光奉献给了中原大地,奉献给了河南大学,并比邻而眠于这片热土。
1985年底,朱自强先生从吉林大学来到河南大学,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零起点创建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通过艰辛的努力,建立了我校第一个理科硕士点,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虽身患绝症、仍呕心沥血时刻不停地工作,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科教事业。朱先生“在最需要的时候来到河南大学,为学校理工科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先行者,造就里程碑,只为后来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息!”
1998年春,党鸿辛先生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来到河南大学,组建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并迅速成为河南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工程中心,获批了化学、物理学博士点,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化学、物理以及材料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仍念念不忘“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党先生“是‘两弹一星’功臣,是中国固体润滑学科的主要开拓者和带头人,也是河大首位全职院士。古稀之年,仍全力工作,把生命最后的精彩全部绽放在河大校园。”
我们缅怀两位先生,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拼搏精神;学习和继承他们甘为人梯、潜心育人的崇高风范;学习和继承他们艰苦创业、科技报国的爱国情怀。
老师们、同学们:
过去的两年,是不平凡的两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院师生深入学习“建党精神”,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神内涵。结合学院实际,弘扬“自强不息、迎难而上、协作奋进、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践行“创新驱动发展”和“科学家精神”,坚持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以告慰两位先生的是,肆虐三年的新冠疫情阴霾终于散去!国家迎来蓬勃发展新时机!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此关键节点,9月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莅临学院调研,对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希望尽快解决“临门一脚”问题,特别指出:“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创造条件,不打折扣,要尽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率先打通关键瓶颈,抢占制高点,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省委书记的关切和嘱托,为我们砥砺前行注入了强大动力!
两年来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蔡国发教授获批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成为我们自主培养的第5位国家四青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再获突破!“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写入了《河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基建项目获得河南省发改委批准;“先进显示与照明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河南省科技厅批准。平台建设再上台阶!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以及发表高档次论文数量均大幅度攀升。科学研究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今天,我们尤其怀念两位先生!愿两位先生在天之灵保佑我们!!!
朱自强先生、党鸿辛先生安息!
杜祖亮
2023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