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白锋教授团队在J. Am. Chem. Soc. 报道一系列类血红蛋白钴金属亚硝酰基化合物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5-07-28   浏览次数:

近日,河南大学白锋教授团队在无机催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Heme-Like {CoNO}9, (STTP•−2){CoNO}9, and {CoNO}10 Complexes Supported by 21-Thiaporphyrin Macrocycle”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DOI:10.1021/jacs.5c06334)。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5c06334

由于血红素及非血红素金属亚硝酰单元(铁、铜、钼)在生物催化循环和全球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金属亚硝酰配合物数十年来已被广泛研究。尽管钴亚硝酰类似物在生物系统中较为少见,但也被认为是细菌还原一氧化氮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金属亚硝酰配合物的合成—尤其是那些在Enemark-Feltham标记体系{MNO}n中具有高n值(如n = 8-10)的配合物—由于固有的高反应性和不稳定性,对配位化学研究者构成了重大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河南大学段鹏程教授和白锋教授利用弱配位场硫代卟啉大环作为类血红素模型,成功分离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完整{CoNO}nn = 910Enemark-Feltham表示法)配合物及一种标记为{CoNO}”10”{CoNO}9-硫代卟啉自由基复合物。此外,研究发现{CoNO}9配合物与Ph3CSNOPhNO反应可生成钴-C-二氮烯二醇酯类血红素复合物,这为在血红素模型中获取次亚硝酸盐类似中间体提供了新途径。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论文的第一通讯单位。我院博士研究生任晓蕊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南大学段鹏程教授、白锋教授以及中山大学叶生发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大学专项经费和大连化物所开放基金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武四新课题组在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报道CZTSSe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相变路径调控研究成果

【下一篇】:白锋教授课题组在Nano Letters上报道了亚稳相工程调控增强电催化产氢性能取得新进展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687375 E-mail:Yuanban2023@163.com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