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蔡国发课题组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报道一种温度自适应型

深共晶溶剂(DES)基电致变色电解质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5-10-12   浏览次数:

近期,我院蔡国发教授课题组在温度自适应型深共晶溶剂(DES)基电致变色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Wide-Temperature Adaptive Electrochromic Device Enabled by Deep Eutectic Solvent-Based Electrolytes”为题,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

论文链接: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520971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通常要求电致变色器件(ECD)在宽温域范围内具备较好的变色性能。然而,由于传统电解质存在高温下易分解及低温下反应动力学迟缓的问题,大多数ECD的工作温度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一种具有宽温域且不易燃的电解质,对拓展电致变色器件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对此,蔡国发教授团队通过调控溶剂-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调节溶剂化结构以构建合适的离子配位环境,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共晶溶剂(DES)的电致变色电解质,其在宽温度范围(-25至60°C)内展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低凝固点和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该DES基电解质良好的物理电化学特性使WO3·xH2O薄膜在-2560℃宽温度范围内展现出较佳的电致变色性能:其在-25℃时光学调制率达74%60℃时达82%633 nm波长下),响应速度分别为tc=6.3 stb=7.9 s,并具有1500次循环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基于DES电解质组装的电致变色器件可在-2560℃范围内稳定工作,这得益于电解质良好的抗冻性和耐热性。基于DES电解质的合理设计为拓展电致变色器件工作温度范围提供了有效策略,将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院硕士研究生马梦秋和博士研究生贾森森为论文第一作者。河南大学蔡国发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Nature: 河南大学绿色InP基 QD-LED 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篇】:白锋教授课题组在Adv. Mater.报道卟啉近红外光热试剂新策略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687375 E-mail:Yuanban2023@163.com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