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韩国汉阳大学Jun-Hyung Cho教授莅临实验室做学术报告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19-03-01   浏览次数:

2019年02月27日,应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韩国汉阳大学物理系Jun-Hyung Cho教授莅临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Room 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 in Compressed LaH10and H3S”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会由贾瑜教授主持,实验室及河南大学相关科研单位师生与会。

Jun-Hyung Cho首先从超导的机制及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自1911年发现低温超导以来,寻找能在室温条件下达到超导态的材料一直是众多科学家努力追求的目标。近期,美国课题组证实了高压相面心结构的氢化镧(LaH10)超导转变温度为260 K,相关论文在2019年01月《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但对其超导的微观机制并没有给出解释。Jun-Hyung Cho课题组通过理论计算发现,高压相LaH10具有对称性保护的狄拉克节点线,在费米面附近分裂成hole-like和electron-like能带产生了范霍夫奇点,具有较大的电子态密度;同时还指出,费米能附近的态密度主要来自于La的f 轨道和H的s轨道杂化,产生了阴离子的La和阳离子的H,基于以上独特的成键特性,范霍夫奇点的电子态和高频振动的H产生了较强的耦合,导致了很高的超导转变温度。

报告结束以后,教授Cho对在场的师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解答,并与各位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本次学术报告的顺利进行,与会的师生对超导的理解进一步得到提高。

赵俊衡(Jun-Hyung Cho)教授现为韩国汉阳大学教授,1994年在浦项科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分别在德国马普学会Frit-Haber研究所、美国再生能源国际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田纳西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个国际著名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2013年受聘河南省特聘讲座教授。赵俊衡教授曾获汉阳大学突出贡献教授奖,韩国纳米突出贡献研究奖,韩国光量子中心突出研究奖等。主要通过理论计算从事材料表面生长、金属绝缘相变、高温超导、拓扑半金属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一流物理期刊上有150余篇,其中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J Am Chem Soc、Naon Letter等顶尖期刊上发表近30余篇。

【上一篇】:复旦大学车仁超教授莅临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

【下一篇】:“扬梦启航,情系特功” ---实验室隆重举办2019年元旦联欢会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687375 E-mail:Yuanban2023@163.com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